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,香密市当第一真空钟港加经济监管记警乱象网红遇上场的

,香密市当第一真空钟港加经济监管记警乱象网红遇上场的

2025-09-16 15:49:34 [新品] 来源:区块链通

香港的加密梦想刚刚起步,就被JPEX这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观察金融市场的业内人士,看到这种乱象真是又气愤又心痛。

一场荒诞的监管博弈

9月13日那天,我正在中环的咖啡厅里翻看证监会的最新通告,突然就被一则点名公告吸引了目光。这不是普通的监管警示,而是香港加密新规实施后的"第一案"。JPEX这家打着"全球领先"旗号的交易所,居然连最基本的运营牌照都没有。
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JPEX的反应。他们在官网上大发雷霆,把责任全推给了证监会,甚至威胁要退出香港市场。说实话,这种"恶人先告状"的把戏我在金融圈见得多了。但最讽刺的是,就在同一天,他们在Token2049展会上的展台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——这可是一天租金就要8万港币的黄金展位啊!

赤裸裸的资金游戏

第二天,我的加密社群突然炸开了锅。有位KOL晒出的截图显示,他在JPEX提现1000美元,居然只到账1美元,手续费高达999美元!这哪是手续费,简直就是明抢。

JPEX的解释更是让人啼笑皆非。他们把高额手续费归咎于"证监会的打压",还假惺惺地把到账金额"慷慨"地提高到20美元。这种"给你留个打车钱"的强盗逻辑,让我想起了那些老套的庞氏骗局。

谎言编织的光环

深入了解JPEX的背景后,我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他们在官网上宣称拥有多国牌照,总部设在迪拜,但实际上呢?

• 所谓的日本背景,是被JPX交易所亲自打假的冒牌货• 吹嘘的VISA合作,最后不得不承认只是"间接关系"• 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的牌照,根本经不起查证

最可笑的是,他们在亚洲区块链大楼租的办公室,现在早已人去楼空,甚至连饮料钱都没付清——1000杯饮料的账单就这么赖掉了。

明星代言的双刃剑

JPEX的营销手段确实"高明"。他们不惜重金请来张智霖、陈零九等明星站台,靠着明星效应迅速打开了市场。但现在出事了,这些明星又纷纷撇清关系,说什么"早已终止合作"。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,受害的投资者会相信吗?

更可怕的是他们的"合伙人制度"。邀请1000个客户就能月入4.7万港元?这不就是典型的传销模式吗?我在金融行业这么多年,看到这种"天上掉馅饼"的承诺就知道必有猫腻。

香港加密市场的阵痛
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香港金融发展的人,这次事件最让我痛心的不是JPEX的诈骗行为,而是它对整个香港加密生态的伤害。

香港政府好不容易建立起Web3发展的良好氛围,却被这样的害群之马一朝破坏。那些因为信任香港监管而投资的普通人,现在不仅血本无归,可能对整个加密市场都产生了阴影。

警方最新数据显示,涉案金额已达12亿港元。虽然已经逮捕了8名嫌疑人,但资金追回的希望依然渺茫。更讽刺的是,JPEX到现在还在嘴硬,声称要继续运营。

监管与教育的双重考验

这次事件给我们的警示太多了:

1. 监管必须跑在创新前面2.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3. 明星代言需要更严格的审核4.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

香港想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加密中心,就必须跨过这道坎。这不仅是监管能力的考验,更是整个金融生态成熟度的试金石。

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,我只希望这次的惨痛教训能让更多人清醒: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里,永远要保持警惕,不要被华丽的外表和高额的回报蒙蔽了双眼。

(责任编辑:社区)

推荐文章
  • 美国国债突破33万亿:一个令人不安的经济里程碑

    美国国债突破33万亿:一个令人不安的经济里程碑 说实话,当我看到美国国债首次突破3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时,后背不禁发凉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经济走势的分析师,这个数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 - 堆得越高,倒塌的风险就越大。疯狂的债务增长曲线让我们看看这些令人咋舌的数字:自从今年6月债务上限危机"解决"以来,美国政府就像开了闸门的水龙头,每个月以惊人的1万亿美元速度增加债务。想象一下,这相当于每天新增33亿美元,每分钟230万美元的债务!更可怕的... ...[详细]
  • 2023年不容错过的三大潜力空投:普通人逆袭的最后机会

    2023年不容错过的三大潜力空投:普通人逆袭的最后机会 说实话,在这个充满泡沫的加密世界,能碰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空投项目实在太难得了。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见过太多人通过正确把握空投时机实现财富跃迁。2023年的加密市场暗流涌动,下面这三个项目的空投机会,可能就是你改变命运的最后窗口。1. Starknet:以太坊扩容的明日之星记得去年我第一次接触Starknet时,就被它的技术理念深深吸引了。这可不是那些只会喊口号的空气项目,而是实打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质押收益跳水:机构扎堆导致躺赚时代终结?

    加密质押收益跳水:机构扎堆导致躺赚时代终结? 在区块链世界摸爬滚打这些年,我算是亲眼见证了"质押挖矿"从香饽饽变成鸡肋的全过程。最近Kraken旗下Staked平台发布的数据着实让人唏嘘——作为加密圈最主流的"睡后收入"来源,权益证明(PoS)网络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0.2%的历史冰点。以太坊的"收益寒冬"记得去年初不少DeFi农民还在炫耀20%+的质押收益,现在可好,连以太坊这样的头部项目都跌到了3.2%。这就像银行存款利率,从当年的"... ...[详细]
  • 从负债累累到身家过亿:一个普通人的加密货币逆袭之路

    从负债累累到身家过亿:一个普通人的加密货币逆袭之路 在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加密货币世界里,我见过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神话。但要说最打动我的,还得数李华的故事 - 一个真实发生的"咸鱼翻身"传奇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,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半信半疑,但深入了解后,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案例。命运的转折点记得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吗?对李华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。当时37岁的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上班族,每天朝九晚五,领着勉强够养家糊口... ...[详细]
  • 东南亚玩家沸腾了!Statter Network社区掀起星灵神兽狂潮

    东南亚玩家沸腾了!Statter Network社区掀起星灵神兽狂潮 最近在东南亚区块链圈子里,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正在疯传——Statter Network社区正在全力备战"星灵神兽"的公测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Web3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次真的有点不一样。记得上周和新加坡的几个社区成员聊天时,他们眼睛里闪烁的那种期待,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时的兴奋。元宇宙新大陆的发现之旅这款游戏最打动我的,是它打破了传统游戏的边界。想象一下,当你戴上VR设备,眼前突... ...[详细]
  • 莱特币或将迎来鲸涛骇浪:技术指标与巨鲸动向暗藏玄机

    莱特币或将迎来鲸涛骇浪:技术指标与巨鲸动向暗藏玄机 最近加密货币市场暗流涌动,而莱特币(LTC)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。作为一名跟踪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波行情确实耐人寻味。自10月中旬以来,莱特币就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火箭,价格已经悄悄爬升了近14%,目前徘徊在67美元附近。让我告诉你一个有趣的现象:在技术图表上,莱特币正在上演一出"三角旗之舞"。这种四小时级别的看涨形态就像是市场在憋着一口气,随时可能爆发。更让人兴奋的是,RSI指标出现... ...[详细]
  • 重磅!英格索兰这款神器斩获国际大奖,凭什么打动评委?

    重磅!英格索兰这款神器斩获国际大奖,凭什么打动评委?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常跟各种工具打交道的老司机,最近有个消息让我特别兴奋——英格索兰的1英寸锂电冲击扳手W9691在美国纽约的设计盛会上杀出重围,从32个国家2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,捧回了国际卓越设计奖(IDEA)铜奖!这可是工业设计界的"奥斯卡",分量不比德国红点奖轻。你可能要问,不就是个电动扳手吗,凭什么这么牛?让我来好好说道说道。这款W9691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完美解决了我们这些一线工人的痛... ...[详细]
  • 3亿虚拟币洗钱黑幕:一个普通主妇如何沦为诈骗帮凶?

    3亿虚拟币洗钱黑幕:一个普通主妇如何沦为诈骗帮凶? 最近宜昌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虚拟货币洗钱案,简直像一部现实版的金融犯罪大片。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,就这样被不法分子玩弄于股掌之间,实在让人气愤。从"理财导师"到人间蒸发事情的起因很普通,却也很典型。长阳县的罗大姐五月份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"林宇晨"的投资高手。这人说得天花乱坠,声称掌握了某交易平台的"内部漏洞",能稳赚不赔。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,骗子们往往都有一套标准话术:先是让你代管账户体... ...[详细]
  • 疯狂!比特币再创新高,老司机手把手教你把握2025牛市

    疯狂!比特币再创新高,老司机手把手教你把握2025牛市 各位老铁们快来看!比特币这头疯牛又发威了,刚刚飙到了124,474美元的惊人价位。虽然现在稍微回落到121,800美元附近晃悠,但这行情看得我热血沸腾。作为一个经历过三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波走势太漂亮了!虽然成交量没有特别夸张地放大,但从那个漂亮的假跌破旗形就能看出,多头大爷们根本还没玩够。比特币操作指南:稳健老司机版说实在的,现在这个点位确实让人又爱又怕。我的建议是:想上车的朋友可以直接市... ...[详细]
  • 深度对话:LBANK如何捕捉下一个爆款meme币?

    深度对话:LBANK如何捕捉下一个爆款meme币? 说起meme币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投资标的,想必不少投资者都有一肚子故事可讲。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位"meme币猎手"—LBANK交易平台,听听他们分享的那些有趣的内幕。一家遍布19国的全球化交易所LBANK的办公室简直像个"小联合国",从雅加达总部到新加坡、东京、首尔的分支机构,他们的团队成员来自19个不同国家。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CMO时,他笑着说:"我们团队开会就像在开联合国会议,经常要切换三种... ...[详细]